大学新生心理调查:闺蜜关系维持两周后破裂

导语 在高中生的眼中,大学等于目标,等于未来,甚至等于天堂。但是,当他们怀揣着憧憬走进象牙塔后,却发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或多或少的落差。进不去的学生会、听不懂的专业课、吃不惯的食堂、难以交流的室友、总是挂科的考试。

  哪些大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

  综合近几年的新生心理普查情况,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李菲进行了总结,将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

  成长环境较复杂,比如单亲、孤儿、至亲在监狱服刑、童年有严重创伤等。这类新生的普遍表现是极度缺乏安全感,不合群,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二种

  不知道如何调节各方面事情的关系,比如一心热衷于学生工作或活动,甚至不惜旷课,结果点名缺席、课程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心理波动。

  第三种

  因为没能实现最初的目标,所以索性消极、放弃。“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来咨询的学生,非常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一边哭一边说自己要退学。”李菲说,这样的学生普遍存在抗挫力不足的问题,消极应对、破罐破摔,这是出现心理问题的新生中比较普遍的一类。

  第四种

  适应能力差,“室友不注意轻手轻脚、洗衣服弄得满地是水,食堂菜不好吃、浴池人太多……来心理中心咨询的新生里,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会提到这种小事,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是很大的障碍。”李菲说,出现这类心理问题的新生比较多,但也是最容易疏导的。

  第五种

  家庭经济困难,“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新生,原来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在城市当中变得不值一提。”李菲指出,这极易引起他们的自卑,“再加上经济上的拮据,他们甚至会出现自闭。”

  第六种

  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赵梓潼提到了互联网络心理问题,“近几年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事例屡见不鲜,电脑控、手机控、微博控……只要手机、电脑不在身边,他们就会感到不安。”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